石学敏,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40余年。下面我们来解说一下石老对一些穴位的针刺技巧。
石学敏1 水沟穴主治:中风病、急性腰扭伤、昏厥、癫狂、坐骨神经痛、遗尿等。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使用长40 mm的针,在患者鼻唇沟上1/3与中1/3处进针,针体与皮肤约呈45°角,瞄准鼻中隔进针7~13 mm,同时将针顺时针捻转180°~360°,然后拇指和食指紧持针体,使用腕力瞄准鼻中隔根部轻柔、根据或许3~5次/秒一次的速度提插5~8下,然后视察患者是否流泪或眼球湿润。如果眼球没有湿润或流泪,继续提插。提插时能感受到针遇到骨质。
注:提插时要有足够速度,但要轻柔,针具要有足够的弹性。2 极泉穴主治:中风后上肢不遂,臂丛神经痛。
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医者站在患者肩部上方或外下方位置,不宜在患者躯干旁。将患者患臂提起外展90°,在极泉穴沿经向下1寸处,用长40 mm针进针13 mm左右,使用腕力轻柔、快速地重提轻插5~8次(3~5次/秒),或许在患侧上肢抽动3次。
医生可以显着地感受到这种抽动。注:感受患臂是否有抽动的得气感比问患者是否有麻感更能准确地到达量学的要求。
3 尺泽穴主治:中风后上肢不遂、手指麻木。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患者双手放于两侧。医者拿起患肢手腕将肘部屈曲成120°并牢固,于曲泽穴进针13 mm,快速提插5~8次,同时不停调整针尖偏向,感受抽动感。
注:如果针感欠好,可以在尺泽下1寸处取穴,施针。4 委中主治:中风后下肢不遂、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痿证、脚部麻木等。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将患者下肢提起到80°左右,提起时患者下肢不行弯曲。
持长40 mm针刺入8 mm左右,快速提插(3~5次/秒),提插时不停变换偏向,幅度要大。能感受到患者得气后显着抽动或许3次。注:针刺此穴时肘部一定要把患者膝部顶死,不得让膝部弯曲,提插幅度不行过小,否则不易得气。
5 三阴交主治:中风后下肢不遂、坐骨神经痛、痿证、痛经、急性胃痛等。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稍外旋,轻压患肢膝部或脚面,防止得气时患肢抬起踢伤医者。在胫骨内侧后缘与皮肤呈45°角进针13 mm左右,重插轻提5~8次,提插速度3~5次/秒,幅度要大,提插时不停变换针尖偏向。
得气时,使患肢抽动或许3次。注:如果本穴针感不理想可改用太溪,向内踝后下偏向针刺,手法相同。
6 丘墟透照海主治:中风后足内翻、胆囊炎、带状疱疹、偏头痛、胁痛等。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膝部伸直,持75~90 mm针从外踝前下方凹陷靠骰骨处进针,针尖瞄准内踝尖下方的照海穴进针50~75 mm左右,以在内踝下或后下方看到针尖,但不穿透皮肤为度。施用幅度180°~360°、40~60次/分钟离心偏向的捻转泻法,20 s后将针提至皮下25 mm左右,留针20 min。
注:针刺历程中可适当的运动踝枢纽,有利于进针。留针时一定要把针提至皮下,不行过深,以免泛起意外。
7 秩边透水道主治:泌尿系熏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神经性尿潴留、阳萎、早泄等。位置与刺法:患者侧卧,屈膝至胸前。于秩边进针,针体与身体横切面平行,与矢状面约成20°角,针尖瞄准水道穴(耻骨团结上方),缓慢捻转,进针约莫75~100 mm,以患者泛起向阴部放射感为度,不留针。
注:针体与矢状面角渡过大和过小均不宜刺入;角渡过大针尖容易遇到骶骨,过小容易遇到坐骨。如果需针刺双侧可接纳俯卧位针刺,针刺偏向稳定,刺入深度85~100 mm。此针法虽然对于缓解小便很有效,但不宜恒久针刺。
针刺前让患者排尽小便,以防意外。8 天突主治:咳喘、真性延髓麻木。位置与刺法:患者仰卧,枕头不宜过高,垫在胸椎上段。
患者充实袒露颈部。持85 mm针垂直刺入皮下5~7 mm,左手食指到小指并拢成弧形置于喉结前胸骨上窝上方,拇指压在中指和无名指上,将针压弯成弧形,约90°。右手持针柄缓慢推进,左手控制着针体的偏向和角度,使针体在胸骨后、气管前缘,缓慢刺入,刺入65~75 mm。
患者可有酸、胀、憋闷感,不留针。注:此穴有危险性,进针时一定要心无旁骛。进针时针体应在胸骨中线后方,不行向两侧偏斜,以防伤及肺脏。
有时手下会有搏动的感受,这是针尖遇到了主动脉弓,可将针退出25 mm左右,重新刺入。9 小结石老认为针灸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真针刺每一个穴位,凭据差别的病症,实施差别的刺激量,最大水平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是每一个临床针灸医生的基本功。在操作时:针刺时患者体位对得气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正规买球app十佳排行-www.stsrxy.com